其他

【读书】你身边有丑陋的中国人吗?小晴让你知道啥叫真正的丑陋……!!

2017-03-31 实习编辑小晴 加拿大一号站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


《丑陋的中国人》





本书评作者公众号ID:to-readthebook




从开卷至读罢,对于柏杨在八十年代写作的这本《丑陋的中国人》,我尝试思考它是否解决了我脑海中翻飞的许多问题——在更加开放的新世纪,本书所批判的国民性是否获得了进步?如果有进步,那么此书算不算一本过时之物?柏杨先生是否通篇皆是颠破不灭的真理?读罢此书的读者能够接受甚至获得的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这本书?


初阅此书,从惊世骇俗的直率书名,便可一窥本书所欲揭露的内容,在柏杨先生近乎直谏式的言语里,很有代表性的,是一句“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丑陋。”以笔为矛,敢于正视自己、同胞乃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顽疾,或许就是柏杨先生留下的启示意义,而这样勇敢的反省精神,无论时代如何滚滚向前,在到达终极缥缈的乌托邦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柏杨是如何反省的?

他所提出的“酱缸文化”,《丑陋的中国人》里最明确的敌人。柏杨先生以他生动的讽喻笔墨,将愈久愈腐的文化死水比作酱缸,在这其中又层层揭露了身处“酱缸”大环境里的官场特色、彼此互相猜忌疑惧的国民、以及专制封建制度里渐渐失去辨别能力的众生,在“酱缸”的浸染下,整个国家一味沉沦在情绪中,并且迎来了后来的鸦片战争。更具体到世间的方方面面时,从古代讲到现代,柏杨先生还列举了在“酱缸文化”里生存的许多生动的现实例子,如浓缩的“脏乱吵”、“窝里斗”等,令人又好笑又悲凉的是那造原子炉需要螺丝钉的故事,如果与管理螺丝钉的人关系不好,那么就只好面临永恒的“他请假出去了”的局面,不从艰涩生硬的批判性话语揭露官场习性,而是以人能接受理解的生动的故事让读者触摸到日常忽略的国民性顽疾。



批判和反省不仅仅停留在揭露以上这些现象的层面,在本书里柏杨还不停地从历史和文化中寻根溯源,企求找出导致所有“丑陋”局面的原因。






为何五千多年精华只能孕育出酱缸里浮游的国民的大疑问。


这并非某个具体的国民劣根性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文化在岁月里积累下来导致的结果。文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柏杨先生从古代史讲到近代史,没有泛泛批判,提到从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就深深控制中国文化的儒家、一天天摧残知识分子想象力与思考力的封建势力氛围,列举了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到康有为等尝试推进变革的历史人物,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柏杨先生描述可怕的廷杖制度时的具体而微。我们总说“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柏杨先生在本书里对儒家文化持否定观,这个暂且搁置不论,值得深省的是他从历史文化角度找“病根”的思考方式。这让我联想到如今仍然存在的泛情绪化批判现象,当社会出了道德滑坡的问题,更多的人是先站在道德层面上指责当事人,以情绪式的堆砌来叙述一切,而更少更可贵的是冷静地思考成因,还原事物之所以为此的所有相关立场,从而找出改进抑或避免再次发生的解决之道。而柏杨先生从历史文化寻找国民性顽疾的病根,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凭他或激进鲜活或黑色幽默的笔法道来了许多国民性顽疾,柏杨先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和方面分析了成因和现象,包括心理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如臭鞋现象引出国民普遍心理,一句“群鞋毕集,蔚为奇观”讽刺意味十足,以有钱的大爷、工程师老爷、窗外人以及制表人等相关的各种小事,以小见大,在反问与讽趣里为更细致和谐的社会留下不语的隐形期望。






古人也曾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丑陋的中国人》里诸多篇章在如今新世纪看来也有许多偏颇之处,比如一味全盘否定儒家而肯定变革、论证时以身边特殊单一的例子打倒全体中国人,样本数极少却直接得出批判结论的例子也存在,更大的问题是数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国民整体素质也有所提高,在今人看来《丑陋的中国人》便稍显过激。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九卡读书

搜索公众号ID:to-readtheworld

扫码关注,点亮精神世界之路


微信dingxincloud /mjw_5566 

QQ:41313989 / 925361039

电话+1 604-2560180

中国132 1212 5591
今天我们的主力编辑:有才华的小马哥等都不在(因为啥事明天由他亲自说吧)阿甘带实习编辑小晴负责如此多的文章排版……大家多担待啊?以后一定改进!(拱手)!俺家实习编辑小晴年轻漂亮还没有男朋友哦!她说她写的文章(书评)点赞超过100就晒照哦!!大家千万别忘记点赞!加关注!!再转发!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